以高齡友善觀點探討鄰里公園之設計
- 施雅綾
- Apr 16, 2018
- 2 min read
訪談語錄
編:嗨~雅玲,你的指導老師是誰?何媽?是怎麼選擇指導老師的? 雅:其實一開始…一開始大家都說論文找何媽比較好,可是我規劃那時候…就是 我睡覺睡滿誇張的,然後被何媽記得,所以去找他的時候有點害怕 編:恩 雅:還好何媽有接受,然後給她帶的時候,就其實真的很像媽媽一樣在關心 你,進度或生活上的大小事之類,還滿開心可以給她帶到! 編:真的~你說你剛剛做的是論文嘛,你怎麼不想做設計? 雅:因為我想說設計都已經做3年了,就是像換一個不一樣地來試試看~ 編:恩~那你當初怎麼挑你的議題? 雅:我那時候想說台灣到去年還是處於一個高齡化的社會,然後今年正式邁入 高齡社會的入門,高齡人口已達總人口數的14%,這其實是相當大的議 題,所以我想從這裡著手~ 編:恩~真的,那生活中有沒有…就是和高齡者相關的生活經驗?就是你有沒有 去接觸他們? 雅:有有有~我那時候有去公園做一些訪問,他們其實都滿親善的、滿樂意跟你 一起去解決或者是希望可以改善現在的公園環境,畢竟那是他們最常接觸 的戶外場所~ 編:那你做到現在阿?有沒有遇到甚麼不開心或是很開心的事? 雅:大概沒甚麼不開心的事,那開心的事就是不用印大圖、不用做模型(笑) 編:哈哈哈~就很省錢嘛 雅:還滿省錢的~ 編:你對你未來在景觀這條路上有沒有甚麼期待之類? 雅:其實我也不知道ㄟ,因為還有點太早了~ 編:太早了這樣~我覺得差不多就這樣,還是有想再補充? 雅:沒有(秒回) 編:或分享一些? 雅:沒有(秒回) 編:好喔
作品賞析
隨著科學的發展及醫療的進步,使得人類的壽命持續增加,而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105年所公佈的人口推估報告來看,我國高齡人口於107年達到總人口數之14.5%,使我國由「高齡化社會」邁入「高齡社會」,而未來隨著高齡人口的持續增加,我國將繼續朝向「超高齡社會」發展,預計於115年高齡人口將會上升達到總人口數之20.5%,故高齡化現象是為我國不可忽視的重要議題之一。 因應高齡社會的來到,我們更應當重視高齡友善空間的規劃,而由於公園是為高齡者最常去的戶外活動場所,其中又以鄰里公園容易徒步到達,而高齡者由於老化導致其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神經系統、肌肉與骨骼系統及感官系統等生理機能之退化,就骨骼及肌肉系統來說,由於肌纖維的數目及體積減少、肌肉內脂肪與纖維化增加影響下肢近端肌肉之功能,而視力方面除了視覺敏銳度變差外,對色彩及深淺的判斷能力及對光線明暗的適應能力也有所下降,這些生理機能的退化可能對高齡者公園的使用上造成影響。為迎接高齡社會的來臨,本研究欲針對鄰里公園作高齡友善環境之調查,探討鄰里公園之環境設計,以期能創造對高齡友善之鄰里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