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築城市 - 群眾參與原型設計
- 林新淯 &黃于玲
- Feb 28, 2018
- 5 min read
訪談語錄:
編:大家好~兩位好,兩位指導老師是誰?
林黃:吳佩玲老師。
編:兩位為什麼會選擇佩玲老師?
黃:題目吧,老師對都市滿有一套的。
林:審議,都審。
黃:對對對,審議。
林:都審委員。
黃:都市的一些案子的審議。
編:好喔,那你們兩個聊一下設計怎麼樣?我們都知道共築城市,為什會取這個名字?要一起打造一座城市嗎?是嗎兩位?
林:是的。
黃:是,大體來講是這樣。
編:哪小體來說呢?
林、黃:呵呵呵(笑)
林:我們想把那個群眾這件事情,把他做一個適當的介入在都市規劃裡面。
編:所以兩位是覺得群眾沒有走進都市規劃裡面嗎?
林:某種程度上是沒有的。
黃:太被動了。
林:至少在條文上面是這樣的。
編:聽說兩位的畢業設計是以桌遊行式來操作的,其實還滿特別的,為什麼會 這樣想呢?是兩位喜歡玩桌遊?還是?
林:因為…我們想有個方法讓群眾介入在這個體系…都市規劃體系裡面。
黃:因為我們可能從來沒有這樣子的經驗,我們可能從以前就是知道政府甚 麼、規定甚麼,然後我們人民就聽從,在我們看來就是造成現在,有些事 情不透明化之類的,所以我們才會想說藉由這樣一個簡易的方式,讓人可 以去…對吧。
林:恩,對…就是用在這個尺度…其實我們有3個尺度啦,所以大家可以先在 都市規畫這個尺度,跟制定他們所要生活的這個地方,所以我們依照這個 準則再去做都市設計或是景觀設計,甚至是建築設計這些東西,是由群眾 這個共同體來一起決定,就制定一個有點像是白皮書或是都市藍圖。
黃:像共同願景。
林:都市願景藍圖。
編:那對於這個願景藍圖?把桌遊放在系館沒有人來操作的這個狀況,你們覺 得?
黃:哈哈哈(笑)
林:你就沒有玩!
編:我有、我有去喔(笑)
林:喔,你有是不是、沒有給我去玩?
編:我有去喔,我還回來問跟你說,我看不懂這個桌遊在玩甚麼!
林:就是後來…後來我們有抓到這個…這個問題啦,但是問題還是非常嚴重, 就是說專業跟這個…就是要轉化到這個遊戲,再轉化讓群眾看得懂,是兩 次的轉化,所以其實我們還在摸索…
編:摸索當中。
林:當然,因為我們也做了很多次的試驗,包括高中生阿、大學生也有玩過, 然後這個,當然在…
黃:哈哈哈(笑)
林:所以…所以就是說,我們也還在摸索,因為這是從來沒有人去操作過的事 情。
黃:對你們這些群眾就是再努力地看看,他們有沒有辦法懂我們,就是不用我 們解釋,就懂這一切,所以每一次都是在摸索。
編:那未來你們有考慮要聽從畢設老師的評論?找一些比較大咖的人去玩這個 桌遊嗎?我真的滿想看那個畫面的。
林:那也是一個方向啦,就是找最重要的人。
編:那有可能會發生嗎?你覺得?或是你們有要嘗試嗎?
林:有~當然是有~
編:真的嗎?
林:因為我們一直想要回到在地去做,這本來就要在local做的事情,才會符合他們現況。
編:好。
林:對啊。
編:那嚴肅的部分已經講完快要四分鐘,那我們進入到比較輕鬆的部分好不 好?
林:好好~
編:那兩位對於夥伴還可以嗎?
林:很好
黃:恩、很好。
編: 呵呵,都沒有小摩擦嗎?像大家都有小摩擦阿?兩位是沒有小摩擦是吧?
林:好像沒有甚麼小摩擦,有嗎好像…
黃:還好,就比較爆炸的時候一起爆炸,但也沒甚麼爆炸。
編:這樣好好喔,都不會有小摩擦。
林:真的沒有。
編:也不會擺臉色對不對?
黃:共同討論。
林:就比較嚴肅做事情。
黃:對,不會(笑)
林:可是會覺得某種程度上有點不太好,就是…
編:為什麼,所以要擺臉色喔?
林:不是不是,我是說這樣沒有摩擦好像不太好,好吧我們、
黃:多一點摩擦。
編:呵呵呵,摩擦摩擦(唱歌),那對於桌遊在金錢上有甚麼困難嗎?
林:幹~超花錢 哈哈(大笑)
黃:哇~~~~賽,呵呵呵(笑)
林:大家不要輕易嘗試這….哈哈哈,這雖然真的是一個還不錯的方法。
編:那不如報個數字來嚇嚇大家。
黃:對,我們還真的有計算。
編:多少錢呢?
黃:欸、我忘記了。
林:差不多花了快(嗶---)多塊,快(嗶---)元。
編:就桌遊而已嗎?
黃:對,還有報告書那些,全部加進去的話,因為我們想要看這一年花了多少 錢。
林:可是我們還有一些牛皮紙版沒有算到,那可能要再多加兩三千。
黃:呵呵呵(苦笑)
編:大家都聽到了嗎?應該聽到了吼!
黃:應該寫一個驚人的數字。
林:可以幫我消音嗎,就嗶---
編、黃:嗶---
編:然後括號小編自己都驚訝了呢!(小編自己都驚訝了呢)
黃:哈哈哈(笑)
編:那兩位身兼畢籌會會員跟就是一個還深負總召這個大任,那對於設計有甚 麼瓶頸嗎?還是還好?
林:有啊有瓶頸。
黃:同時忙兩件事情。
林:其實就是…其實也還好。
黃:我也覺得還好目前。
編:兩位還有甚麼想說嗎?就是最後?說甚麼都可以。
林:希望大家好好加油。
黃:希望大家順利畢業。
編:我不太喜歡這兩個最後一句,呵呵(笑)
林:恩,有趣一點的是不是?
編:我好怕喔,算了我離林新淯遠一點好了
黃:有趣一點的喔?
編:好,算了不用,你們兩個真的很無聊,給你們倆最後一次機會,十…
黃:快點
林:幹,我還要絞盡腦汁,等我一下啦!
黃:阿不然我們回去再私訊你好不好?哈哈哈
編:小編不接受私訊。
林:等我一下,等我一下,我們要打敗打敗…
編:打敗就太對立了哈哈。
林:所有的強敵這樣子嗎?
林:我們會互相競爭、共同勉勵。
黃:這是我們的願景。
林:這是我們的願景(笑)
作品賞析:
截至104 年,台灣總共完成了970 區市地重劃,總面積達16,200 公頃,而台中共有26 區重劃區,面積超過1,800公頃。台中市過去三十年中的都市發展,是以中區(舊城區)為核心,向外以環狀的形式發展。其發展的方法大致上有二:市地重劃以及區段徵收。市地重劃又可分為:公辦市地重劃以及自辦市地劃。本畢業設計基地便位於單元二的自辦重劃。
自辦重劃為內政部於民國六十八年訂定的重劃辦法,是為了獎勵土地所有權人自行辦理重劃,此舉可以加快都市發展的腳步,且政府幾乎可以不用有所成本的進行公共設施開發( 因地費地的分配)。又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對於低度使用住宅的調查,中區低度使用住宅的比例有逐年增高的趨勢,因此推測在以市地重劃作為都市擴張方法的同時,造成了舊城區的凋零,進而我們反思重劃區的實質意義究竟為何?
總的來說,我們想要從黎明幼兒園的爭議出發,進而探討重劃對於都市的衝擊以及影響,因此我們提出兩點假設作為基礎:
1. 市地重劃對於黎明區域造成的都市問題(都市空間問題)
2. 市地重劃所造成的居住問題( 居住權問題)
又以上兩點可以在畫分為五項假設進行探討
1-1. 重劃空間結構與環境造成衝突
1-2 重劃後土地使用比例失衡
1-3 重劃後造成農地面積大幅減少
2-1 重劃程序之不正義
2-2 使用不同的居住性質介入重劃空間
以上五點假設將由資源調查中抽絲剝繭,尋求台中市的市地重劃問題以及脈絡,並反證以上五點之現象,最後轉換成空間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