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藏.大楊之憶—清水大楊油庫歷史及環境教育園區規劃設計
- 許哲毓&江國佑
- Feb 16, 2018
- 3 min read
訪談語錄:
編: 哲毓、國佑兩位好,請問你們當初怎會找瑞琼當你們主帶老師呢?
毓: 挑剩的啦 ( 呵呵呵
佑: 因為瑞琼算是最安全的老師,當初剩下的老師不是沒遇過就是被拒絕~
編: 那你們2位如何找到彼此呢?
毓: 大三下學期的某天在閒聊中,剛好提到就相約合作了
編: 那你們畢設題目的類型是什麼呢?
佑: 活化再造
毓: 總之就是閒置空間的活化再利用啦~
佑: 耶~ 恩恩
編: 那你們基地當初怎會選在台中呢?
佑: 因為台中基地離我們比較近,要去基地會比較方便
毓: 另外考量的一點是因為台中圖資開放率相對其他城市是比較高的~
編: 那瑞琼老師擅長的領域對你們畢設類型之操作有什麼樣的幫助呢?
佑: 老師擅長甚麼領域啊?(疑惑樣
毓: 老師算是通才啦XDD
佑:應該說畢業設計就是找個能監督我們的老師就好,剩下的就是我們學生該負責的
編: 那2位現階段有遇到甚麼難題或狀況嗎?
佑: 我們想要把大楊油庫的歷史反映在基地上,那段歷史的故事要轉換到空間
裡面這部分非常困難,同時又要營造那種氛圍
編: 那對於夥伴有什麼樣的感想呢?
毓: 務實,認真,整體來說國佑的點子蠻多的,比起自己偏重於務實層面做考量,國佑能比較有跳脫式的思考來幫助我
佑: 哲毓他就蠻穩定的吧!就很認真做事情,但有時忘記時間,就還蠻擔心的,就一直做一直做一直做,都不睡覺,最後導致效率很差,沒休息到,就很擔心
編:擔心他掛掉嗎?(憂心
佑: 對,超可怕的
毓: 就這層面國佑比我老媽還嘮叨呢~(呵呵呵
編: 你們在做設計最常說的話是什麼呢?
毓: 好煩喔~
佑: 痾 其實沒啥常說的
編: 那2位對畢設的期望呢?
佑: 我要活著~
毓: 就希望能好好把它做完,別虎頭蛇尾
佑: 要活著
編: 那未來畢業會想從事景觀空間設計的行業嗎?
毓: 會吧。保固期1.2年
佑: 會吧
編: 那最後有沒想對主帶老師講的話呢?
佑: 老師你一定要身體健康!!!
毓: 老師你一定要保重
編:那經過這學期期末評圖對2位有何影響呢?
佑: 老師給的回饋都還蠻好的,希望我們繼續深化下去,發展,大概就是這樣
毓: 期末評圖我們主要問題是在於有些細節理念呈現部分沒操作到很好,就是說往後發展下去的時候要將遺漏的理念補上
作品賞析:
一個與世隔絕的文化資產,是不是形同毀棄呢?
近年來社會對於文資保存議題的關注程度逐漸上漲,我們注意到了這座坐臥在台中清水一隅的大楊油庫,它自1950年代起便矗立於此,靜靜地見證大楊地區隨美軍去來而變遷的聚落興衰史,然而,如今已失卻軍事價值的它,雖及時被保留下來,卻因缺乏規劃而受到隔離,只得遠觀。不做任何用途的建物,只會逐漸被人們所淡忘,徒具保存之名;反若受人使用,其價值自然會被使用者所看見。
與油庫比鄰的大楊國小,校地出於原油庫用地,學童從師長口中耳聞油庫的種種,卻從無機會親近這座與他們息息相關的資產,作為當地居民之集體記憶乘載體的油庫,對於在地學童而言是極佳的鄉土與歷史教育之活教材。大楊油庫與其周邊環境具備著成為提供在地居民與遊客一處環境教育基地的發展潛力。
雖然大楊油庫已失去儲放石油的意義,但其在新興世代發起的文資保存運動中,轉化為地方發展意識的凝聚點,油庫,儲藏的不再是黯沉的石油,取而代之的是時代記憶與環境知識的豐富資產,同時地方對油庫的情感也隨著油庫園區的發展,一點一滴地被”庫藏”在這座油庫與它守望著的土地中,將在地精神的火種,以文化為養料持續傳承下去。